12月18日,由清华大学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及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未来芯片论坛在线上召开。清华大学副校长、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尤政院士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魏少军教授主持开幕式,超过3万名观众收看在线直播。
尤政代表清华大学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尤政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高度重视集成电路技术的研发,为加强芯片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学校于2015年成立了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五年来,中心已发展成为芯片技术研发的重要创新平台,吸引了海内外顶尖学者深入交流与合作。近一年来,中心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三篇智能芯片与系统论文,显示出清华大学在该领域的强大原始创新能力。
本次论坛以“未来芯片新前沿”为主题,分为“AI助力EDA变革”“量子计算与量子芯片”“汽车电子与智能驾驶”以及“AIoT前沿技术”四个专题,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奥地利、日本、新加坡等国内外十余位知名专家进行线上学术报告。
围绕“AI助力EDA变革”,华为香港研究中心主任马修·梁(Matthew Leung)博士,英飞凌公司杰出工程师、慕尼黑大学兼职教授沃尔夫冈·埃克(Wolfgang Ecker)博士,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潘志刚(David Z. Pan)介绍了AI用于复杂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进展。
在“量子计算与量子芯片”专题报告环节,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吉川信之(Nobuyuki Yoshikawa)、杜克大学副教授肯尼斯·布朗(Kenneth Brown)、奥地利林兹约翰内斯·开普勒大学教授罗伯特·威尔(Robert Wille)介绍了量子计算作为新兴计算范式的重大意义,以及量子计算芯片面临的规模化、纠错等方面的挑战。
在“汽车电子与智能驾驶”专题报告环节,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卫红、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冯佳时展示了智能驾驶芯片、基础计算平台及高能效算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围绕“AIoT前沿技术”,天津大学副教授聂凯明、圣母大学副教授史弋宇、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陈晓明从先进CMOS图像传感器、面向物联网智能计算的软硬件协同设计、优化内存实现神经网络加速等方面展示了AIoT领域的热点技术。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主任、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吴华强教授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从前沿趋势和新兴市场两个维度展示了后摩尔时代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报告内容精彩纷呈。未来,中心希望与世界范围内更多学术界及产业界同行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推动芯片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未来芯片论坛是由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的品牌国际会议,旨在为集成电路领域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搭建一个跨界、跨学科的思想交流平台。自2016年开始,未来芯片论坛每年都聚焦一个核心话题,从“设计自动化的挑战与机遇”“智能芯片和智能世界”“可重构计算的黄金时代”“让芯片更智能”,到今年的“未来芯片新前沿”,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了广泛影响力。